有这样一位皇帝股票配资资讯,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。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,有人说他是懒散国君。今天,就让我们剥开历史的重重迷雾,回到三百五十年前的紫禁城,去探寻这位皇帝的真面目。
顺治十一年,公元1654年三月十八日,景仁宫,顺治帝手下的妃子佟佳氏诞下了一位皇子,叫做
爱新觉罗·玄烨
。
很多人并不奇怪,因为佟佳氏作为一个打工人,没有任何的封号,更得不到顺治帝的恩宠。但是,谁也没有想到,这个看上去平淡无奇的皇子玄烨日后会成为大清帝国的掌船人。
玄烨的少年过得很不如意,6岁得了天花和母亲分离,8岁丧父,11岁丧母,简直可以说是糟糕到了极点。但是幸运的是,玄烨的天花危机被他平安度过,由此他也拥有了对天花的终身免疫之力,而这后来竟然成为了帮助玄烨登基的重要因素。
展开剩余90%顺治十八年,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,大清朝的第三位皇帝顺治驾鹤西去,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,次年改元康熙。
康熙即位之后呢,因为太小没有办法亲理朝政,所以找了四个辅政大臣来辅佐他。他们分别是鳌拜、遏必隆,苏克萨哈、索尼。
康熙六年,首辅大臣索尼去世,鳌拜一看机会来了,立马嚣张跋扈起来,康熙帝尽管亲了政,但鳌拜依然威风不减。甚至有一天抓住康熙帝的胳膊,逼迫他除掉自己的对手苏克萨哈。
一个臣子竟敢于侵犯皇帝的龙体,这是多么的骇人听闻啊!
康熙一看,你鳌拜再厉害,也只不过是替爱新觉罗打工的,你算哪根葱?于是康熙下定决心一定要铲除鳌拜及其党羽。
康熙帝除掉鳌拜的手段呢,并没有那么复杂。他仅仅用了10天,把鳌召进宫来,让手下对他一顿拳打脚踢,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号称“满洲第一勇士”的鳌拜和依附者遏必隆等人。
而打倒鳌拜之后,康熙帝并没有急着杀他。因为他知道鳌拜党已除,杀他也没什么意义,因此对他处以拘禁,对所属党羽仅斩除九人,这很好的笼络了人心。同时也说明,年轻的康熙帝正在向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方面发展。
至此,康熙才算真正掌握了朝政大权,真正成为了一国之君。
现在京城的安危消除了,但是全国各地却并不安宁。
南方有三藩称霸,西北有新兴汗国准噶尔,东北有沙皇俄国虎视眈眈,东南有台湾明郑势力不断侵扰大陆。
康熙帝面临的,是一个分裂的中国,他要挑的担子不可谓不重。
这些清政府的敌人中,首先发动进攻的就是南方三藩。包括云南平西王吴三桂,广东平南王尚可喜,福建靖南王耿精忠。
他们曾经是先皇的重臣,从山海关打到了昆明湖,为大清一统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。但是时间一长,他们实际上俨然成为了割据势力,对清朝的统一局面造成了严重的威胁。
康熙表示,三藩拥兵自重,势力极大,尤其是吴三桂,云贵川的百姓只认平西王,不知大清朝皇帝,这种威胁皇权的势力必须铲除!
三藩之乱时期,康熙帝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。对于叛军主张剿抚并用。
面对吴三桂,康熙指出清军要不留情面地剿杀;而面对其他的附庸势力,诸如耿精忠,王辅臣等人则大开和谈之门;对于降而复叛的兵勇则严厉惩治。这样,就在根本上孤立了吴三桂,之后清军用了八年的时间,到康熙二十年(1681)彻底平定了三藩之乱。而在平叛期间,康熙帝重用提拔汉族将领,在康熙皇帝的眼里,又哪来什么满汉之分呢?如果没有汉人的参与,说不定战争结果就会颠倒。
“回思几载焦劳意,此日方同万国欢”——《滇平》清·康熙
而以吴三桂为首的叛乱势力的失败是有原因的。
首先,吴三桂当年背叛了明朝的崇祯皇帝,引清军入关,本身就被汉人唾弃,而今又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,到最后竟然还自己做起了大周国昭武皇帝,自然是不得人心;其次,三藩军队对他们所占领的区域实行残酷的剥削政策,人民苦不堪言,都迫切地想生活在清朝大一统的安定局面;第三,叛军军心不稳,将领不统一,纪律纲常败坏,怎能不败?
南方三藩平定之后,还剩下一个重要的割据势力——台湾郑氏集团。
众所周知,1661年郑成功打退荷兰殖民者,收复台湾,可谓中华万世之功。但是他单碍于民族仇恨,坚持抗清,就拒绝与大陆归为一统的割岛自立思想是错误的。
康熙二十年,公元1681年,康熙帝扫除一切反收台言论的障碍,决定乾纲独断,起兵收台!
这充分表现了康熙帝惊人的胆略和意识。他深知
大清朝的心腹巨患并不是台湾,而是蒙古准噶尔大汗噶尔丹,噶尔丹在西北联合俄国沙皇的最终目的是要统一蒙古,和大清争天下。但是欲平噶尔丹,清廷却不得不先收台湾,因为东南各省乃大清经济财赋之命脉,不收台湾,东南将永无宁日,东南不稳,大清无力西征北进!
公元1683年,清康熙二十二年,清朝水师在澎湖激战胜利之后,借助北风,直捣台湾重地,完成了海内一统的大业。
亲政后的康熙皇帝呢,曾指出一项重要政策——抗俄!
为什么呢?
了解过世界历史的人应该知道,沙俄在彼得大帝一世时期走向兴盛,而这一时间节点对应着的正是清朝的康熙年间。
沙俄帝国的东进计划不断占领西伯利亚地区,直逼中国东北,两军实力不相上下。而东北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,它接壤朝鲜,南御华北,土壤肥沃,而且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,有重病把守,但凡关内遇到战事,很多时候都要从关外调兵,一旦东北不保,整个国家都将面临空前的灾难。
于是,康熙帝派兵击退俄军,取得雅克萨大捷,永戍黑龙江,签订《尼布楚条约》,使得我国在近现代东北利益维护上有了法律性依据。
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借着《尼布楚条约》指责康熙帝丧权辱国,对此我想说的是,客观来讲这是一份平等的条约。从地理角度来讲,历代王朝领土最北基本稳定在北纬五十三度左右,超过这个界限就是寒冷的西伯利亚,按当时清朝的国力即使打下来了也没啥用,因为没有能力进行开发。而且尽管当时清政府确实做了一定的让步,但是这并不是康熙的意思,而是清朝谈判代表索额图的决定。让康熙帝背这个黑锅实在是太委屈他了。
“朕以为尼布楚、雅克萨、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,皆我所属之地,不可把一寸土地让与俄罗斯。”——康熙皇帝语录
要说康熙朝最大的敌人,那无疑是噶尔丹。他侵犯喀尔喀,扰乱西北秩序,联盟沙俄,如果不进行严厉的打击必将后患无穷!
于是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噶尔丹,并派人与喀尔喀蒙古举行多伦会盟,将外蒙古纳入版图。
第二次御驾亲征时,噶尔丹还不相信康熙帝会亲临战场,等他亲眼看到了康熙皇帝之后,吓得连兵器都不要了,全军撤退。
“兵威之盛弥山遍野,不见边际,整齐严密,肃然无声。”——康熙二度亲征时记载清军场面
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取得了伟大胜利,稳定了西北的安定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康熙皇帝能够不摆皇帝架子,真正做到吃住都和普通官兵一样。
不怀安逸,不恃尊崇,与军士同其菲食,日惟一餐,恒饮浊水,甘受劳苦。——康熙帝在军中场面记载
除了在武功上,在文治上康熙帝也很有作为。
他六次南巡治水,不搞奢侈,沿途整治吏治,数次祭拜朱元璋的明孝陵,笼络人心。
《江宁驻跸》
清·康熙
心勤民隐独咨诹,不为江山作胜游。
白下回銮期已近,黔黎拥道欲何求。
多怜野老堆盘献,勉就舆情两日留。
二十八年宵旰意,岂图远迩慕怀柔。
他对唐朝以来的博学鸿词科继续发展下去,缓和满汉矛盾,重视儒家思想,正是因为他在位六十年的时间里,才使得中原汉族人民逐渐接受了清朝的统治,并纷纷为其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
康熙时期,基本奠定了我国近现代版图结构;同时由于他奖罚分明的制度,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,增加了人们对康熙帝的认可。
他是清朝历史上最有统治才能,功绩最突出的皇帝。这一点毋庸置疑。
即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,也是在康熙帝打下的基础上进行改革。康雍乾盛世在康熙时期发端,他顺应了人民的愿望完成了他所承担的历史使命,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早承大业,勤政爱民,经文纬武,寰宇一统,虽曰守成,实同开创焉。——《清史稿·圣祖本纪》
电视剧《康熙王朝》的主题曲是《向天再借五百年》,我想,这也是康熙皇帝的愿望。虽然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,但是他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做。
康熙皇帝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清,奉献给了中华民族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需要分两面来看待,不能过度吹捧,也不能刻意抹黑。即使他晚年有过消极怠政,但是比起他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,毕竟是次要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